《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王嘉明的常民四部曲之二之70年代

一部「科幻」「拼裝」的「神話」
三個詞都是可以拿來替「我看不懂」這個事實開脫的字眼XD

喜歡神話這種「形式」,
神性的開端、貶入人間的男女、合理的亂倫、戀母情結…
對熟讀神話故事的人來說是很有魅力的敘述方式,
也是回避直接陳述現實的途徑:抽出其中的形式來比喻曾發曾過的歷史事件。

但是看不懂最重要的70年代內容
這點倒是完全可以預料,畢竟那些都是距離自己出生十年前以上的事情…
名詞、人名都聽過,但不知道背後代表的意思,結果就是只能抽象的看戲看了三個半小時。

整體來說不知為何有點不成熟的味道。
好像國家戲劇院代表的格局對這齣劇來說是撐不滿的,但王嘉明跟莎妹的口碑卻是讓人期待可以看到完滿的演出,落差很大。

舞台設計的驚喜呈現通常會讓人很開心,或者至少是能夠交代場景的無感
但這次台上的記念碑(之類的)的光滑表面瘋狂的把燈光折射到二樓(好吧可能其他樓層也有但我不清楚),加上旋轉舞台的設計,讓折射光的角度變的全面而無可規避,看到下半場眼睛真的很不舒服。


有關演員
林俊逸好忙喔連唱完兩個禮拜《舅舅的閣樓》還趕來唱這齣戲,但唱歌還是好好聽!
唯一亮點吳朋奉讓我覺得幸好我台語還不錯九成以上都聽得懂,不然應該更恍神…
女神姚坤君這次沒有那麼女神了有點傷心,特別是我看的這場一直被搶台詞…感覺女神後來都沒力了。

希望90年代的三部曲可以更好,我想那會是個更接近絕大部分觀眾生命史的年代。

留言

  1. 我也去看了這齣戲,過於拼貼的後果是,我完全抓不到主題所在,尤其是七零年代的要素,感覺很多地方就算被抽掉也完全不會影響戲劇的演出(尤其是梅花小飛俠的地方)。
    我是我媽一起看的,熟悉七零年代的她,雖然看的懂那些元素,卻覺得使用的方式無法引起他更多共鳴。他的戲劇手法讓無論是不是走過七零年代的人都很難進入狀況。(我左邊的人睡到打呼,下半場就離開了)
    又或者是說,導演原本想處理的就不是歷史問題,而是將現代家庭倫理愛情觀念生死概念包裝在裡面,但是又包裝過度,讓觀眾無法看到導演的思維。
    by 路過的angela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人力飛行劇團

誠品聲音劇場《窗明几淨》--戲盒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