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1的文章

《收信快樂》--樹德表演藝術系

圖片
2011仲夏夜之SHOW,大學戲劇觀摩連演第三場。 由單承矩所編寫的劇本,2002年以來數度演出,是台灣小劇場的一個經典作品,不過我自己還沒有機會看過外表坊演出的版本,所以這次一定要來看一下! 一個男孩跟一個女孩上課偷偷傳了紙條,沒想到就這樣傳了40年。 他們後來住在不同的國家、念了不同的高中、處在不同的社會、接受不同的價值觀、有了各自的家庭,而他們還是寫信給彼此,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在信裡他們可以很坦然的告訴對方很多事情,並且寫上一句「收信快樂」。 全劇除了少部分的見面,都只用信件來往的內容來表達兩個主角(李政國/陳淑芬)彼此身上發上了什麼事,40年的時光被凝聚在短短兩小時的演出裡,有時信件隔了很久,一念常常就是爆炸性的內容,兩個人的人生起伏就一波接著一波,直到這40年的通信結束。 『懂了』是很可怕的事情, 因為我們很難去假裝我們『懂了』, 而要假裝『不懂』更是困難。 舞台上用大量的白紙圍出了一個圓圈,圓的中間是兩張長木椅,政國與淑芬的心理狀態與彼此信中的對話就用這些物件堆疊出來。劇情中大部分的時候兩人是各自在地球的兩端、沒有見面的,但在舞台上兩人卻常常只是一張椅子以內的距離,雖然眼神沒有交錯,但肢體表情卻依著對方信件的內容做出呼應,感覺像是一種「沒有對手演員的對手戲」,不管是導演的手法還是演員的演出都很精細,讓人看戲看得入迷。 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了解一件事情:「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 青春、愛情、健康、婚姻、孩子、成就…當我擁有他們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失去。 不想失去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擁有。 但什麼都不想擁有,這是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 因為劇本的對話都是信件內容,要不尷尬的念出書寫用的文字是對演員的挑戰,而除了念信之外,兩人的走位、舞台呈現方式、念出每封信件的間距、哪些信件要使用投影、兩張長椅的互動…等等,這一切就得要看導演的想法了。我的感覺是,這是一個可以清楚看到導演想法的劇本。這次的演出我很喜歡,感覺就算要做為小劇場售票演出也OK。 收信快樂。

《小.情歌劇/第一回》--曙光劇團

圖片
看的是ABD三組 一樣的遊戲規則,三組的呈現各有特色。 A組是最「小情歌+劇」的一組 角色不很典型的典型愛情劇,情歌又能唱的人心碎。 B組歌唱實力很雄厚 有聽小型live演唱會聽到雞皮疙瘩的感覺 也是呈現方式中最讓人發笑的一組,我很喜歡 D組的說的故事最有共鳴 特別是剛好就在演出前看了有關青鳥的故事(藤田和日郎的作品《月光條例》)。 青鳥其實並不是個很幸福的故事,就像糖果屋被拋棄的兄妹一樣。 但還是要相信幸福的存在。 最巧的是,青鳥最一開始也是以劇作的形式來呈現的。 第一回是個好的開始,期待後面的計畫(第二回、第三回)會陸續慢慢出來!

《十七大逆走》--台大戲劇系

圖片
2011仲夏夜之SHOW,大學戲劇觀摩連演第二場。 (找不到適合圖片所以上傳畫質很低的演出小卡…) 我看的是第一天的晚場。 好吧先承認我是相關人員的親友,又懂一些動漫畫跟RPG製作大師的梗所以看的很開心XDD 所以先來寫這場演出比較不足的部分好了! 這場演出最大的不足顯而易見地,因為需要的場景很多,切換又很頻繁,甚至不完全寫實,所以在好幾次換景上都不是很順暢(是會讓人感覺到背景音樂不足以撐場的時間長度),後半段有一場的景還意外的直接倒下來,加上還有不固定的投影幕,如果沒架好還會讓人分心。演出當下似乎可以想像後台黑衣人們的慌亂… 好了正文開始XD 《十七大逆走》最讓人喜歡的一點是:這是一齣很「我們這個世代」的戲。說的誇張一點,《十七大逆走》不是那些「當代劇場大師」寫的出來、導的出來、演的出來的(當然別忘了,這裡的前提是「說的誇張一點」,我喜歡看大師的戲XD)。就如同那些強調「世代記憶」的經典戲碼,當看的人年紀命中編劇的目標世代,自然會多很多感覺。 《十七大逆走》的劇本原本便是向日本漫畫家(古谷實)致敬的作品,這次演出有些部分讓人聯想到少年漫畫情節的分鏡,如:「小男在房間窺視娜娜→對著娜娜的話自言自語的接話→娜娜意外地跟小男接上話→最後到娜娜打破牆壁闖進房間,兩人開始直接互動」,這一連串的動作排列起來就很像一格一格漫畫風格十足的劇情分鏡…這個部分個人很喜歡。 更不用說RPG製作大師(據說是2000版?)帶給大家的樂趣了,看現場的反應就可以感受到這是怎樣一個被日系RPG荼毒深厚的一代XDDD(角色們戰鬥勝利的POSE真的是人設很重要的部分啊!!!!!) 其實還可以討論一下性別議題中所謂「男性的凝視」與「凝視的權力關係」及其相關的…呃,一些比較深度的議題,但其實知道有這個想法背景就足夠,真的拿出來大肆討論就太過、失去重心了。 很多產生在各種媒介上的作品都嘗試想表達年輕的一代是外在生活很豐富,但內在心靈多少鄉對空虛的一代。恩對阿不可否認的似乎普遍是如此,動畫漫畫圖像影像電視無線速食電腦網路資訊消費爆炸balabala(而且想必還可以有很多的so on),但你不能否認這群人之中有更多的信念存在,縱使可能是拯救世界、維護地球和平這種奇怪的信念(通常還搭配上奇怪的方式),但這些信念是獨特而有想法的,並不是那種服膺一個主流下的單一價值。

《蘭陵王2011》--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

圖片
2011仲夏夜之SHOW,大學戲劇觀摩連演第一場。 去年暑假在六校七系連演看到了好幾齣不亞於售票演出的好戲,不管是台大演出劇作家許正平的《 家庭生活 》、由北藝大演出,後來被台南人劇團重新上演的《 Play Games 》、台藝大勇敢挑戰強大台灣首演版本的《 proof, 》、還是中山根據經典喜劇「誰家老婆上錯床」演出的瘋狂喜劇《 Knock!Knock! 》,四場都是隨興而去,但收穫很多的精彩呈現(而且還不用花錢!),所以今年當然不能放過! 第一場由中國文化大學的中國戲劇學系帶來今年的畢製作品《蘭陵王2011》。 《蘭陵王2011》以概念來說是很棒的一齣戲,引了傳統戲曲中的劇目《蘭陵王》來做為劇情的轉折點,在呈現上以現代/古代(主角的夢境)互相穿插,現代中的主角與警察父親一同追捕名為「白老虎」的通緝要犯,而在夢境中,主角則與父親上山去獵殺真的「白老虎」,兩段不同時空的劇情有時裝及古裝的差別,兩者的劇情則互相呼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在古代的部分自然也帶入傳統戲曲的氛圍(一桌兩椅就能登高,寫意不寫實),從劇本的架構上就看得出想要表現「中國戲劇學系」特色的企圖。 而通常傳統戲曲的演員身體上所受到的肢體訓練比較多,演員們平均的肢體能量都優於常看到的劇場演員,這個優點也可以在這場演出中看到,在劇中比重不少的「動作戲」上演出很精彩。 但看完的感覺是呈現完整但不完全,感覺少了很多東西。如場景在現代的部分依然是採用非寫實的方式(簡單說:沒有佈景、道具也很少),延續了整齣戲在切換時空上的流暢,但可惜燈光並沒有適時補強舞台上只有人的空曠感;另一方面,古代的部分主角講很白的白話文,恩其實沒什麼對錯,但感覺還是哪裡怪怪的(就像是金庸武俠連續劇的台詞直接在現實中講出來一樣感覺)。 結束後文化中國戲劇學系的主任上台致詞,才知道這場戲是由一群系上學生自願來排練(而不是畢製同一批演員),從無到演出僅花了40天來製作(40天中間當然還包括大學生的期末地獄),其中不乏第一次演戲的學生,導演則是由第一次當導演的助教來出任,這才明白為什麼謝幕時的氣氛會跟成果發表有點像(台下的人大叫演員名字、大聲歡呼…),一群自願的人密集的相處在一起,完成代表學系演出的劇碼,這樣的確還滿感人的。 但這樣跟台上演出者沒有私人情感連結的一般觀眾就比較吃虧了。 這場演出看完的感覺是

魚蹦興業11’柒月號:夏夜晚瘋

圖片
7/14 20:00 @ 卡米地俱樂部 comedy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