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2的文章

2012數位表演藝術節《謀殺克雷曼》-- 模仿狗劇團

圖片
10/27(Sat) 19:30 @ 松山文創園區 姑且不論故事裏的時空旅人們到底去了幾個時空 這齣戲的視覺影像設計跟舞台執行的技術真的強大地過分! 所有聲音都是預錄處理好的(像是電影那樣) 一切的對白都只是「對嘴」 連視角都像電影一樣不停的切換(藉由旋轉舞台、不同幕之間墊高、影像跟角色位子的調換…) 影像跟對白不停地走 演員的走位跟所有技術的執行精準一定要到毫秒為單位 還有上下分割舞台(說是「銀幕」也許更類似)的運用方法也是巧思連連 有時是同一時間不同人物的互動 有時根本是不同時空 有時是把兩個舞台結合在了一起 用了重低音效果超強的高級音響也超爽的 完全是個可以讓椅子震動的演唱會等級! (原來松山菸廠只要劇團租的下去也能有高級的音響設備阿…) 在故事的處理跟畫面還有音效都讓人想到經典的恐佈遊戲沉默之丘 (就是個用高級全罩式耳機玩沉默之丘的感覺,好爽!) 故事方面包含了穿越時空跟精神疾病的元素 不到最後一刻實在很難說(到底是真正的時空旅人還只是神經病一個?) 以下是個人的解讀: 因為故事主要穿梭在兩個時代地點,一個是十八世紀的17xx年的某教堂,一個是二十世紀後半的19xx年的某精神病院,兩個時代的人們在英文的用字跟腔調上有不同(時代的差異),所以大概是英國倫敦(吧,其實只要是歐洲的城市都可以)。 兩個時代的主要場景建築格局很像(特別是窗戶場景的影像),加上用三位同樣的女演員來演出不同時代的醫療人員(修女/護士),可以假設是存在於不同時代的同一建築,就算不是同一棟,但這兩個建築在「功能」上都是一樣用來安置受傷人們的。 主角克雷曼在兩個時空間穿梭時所受到的待遇,隱含的是歐洲大城市歷史的進程,在十八世紀,那還是個宗教主宰人們思想的時代,到了二十世紀,科學已經取代宗教變成人們的主流語言。同樣是克雷曼穿梭時空的能力所導出的時間錯置記憶,在十八世紀修女們的耳中聽起來就是一個「上帝派來的天使」,但在二十世紀的醫生跟護士都則斥之為「精神疾病」。發生在克雷曼身上的遭遇就是時空的演變跟人們思想主流的更迭(其實也可以探討宗教的科學性以及科學的宗教性)。 至於最明顯的克雷曼失憶主線(克雷曼認為自己有一段婚姻跟妻女,但精神醫生說都是他想像的)跟十八世紀的修女處子懷孕這條大支線,前者只在結局上清楚(藉由另一位

2012超親密小戲節:仁愛圓環--飛人集社

圖片
10/20(Sat) 14: 30 @ 仁愛圓環 最後一趟偶戲巡禮,座落在台北市最精華的地段之一。   黎歐菈.懷茲+丹尼斯.索伯洛夫《愛麗絲的茶會》@日月升鴻畫廊  羅斌+伍姍姍 《我有名字》@新畫廊  曾彥婷+陳佳慧《麵包以後》@Abby Rose 謝謝這些跨域合作跟跨國的表演者, 謝謝飛人集社。 圖片一樣引用自 超親密小戲節的網站 ,若有不妥敬請告知!

2012超親密小戲節:民生社區--飛人集社

圖片
10/18(Thu) 19:30 @民生社區 第一次到民生社區 在這個環境很棒的地方走路看戲很愜意! 薛美華+柯德峰 《24h營業》@ 6636 林人中《醉後的晚餐》@ 邀月酒坊 鄭淑芸+瑪戈特.菲茨西蒙斯 《偶然二部曲: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 日光大道 三齣戲的玩的物件跟呈現氣氛也完全不同 《24h營業》的精準 《醉後的晚餐》的戲謔 《偶然二部曲:費德利可.加爾西亞.羅卡》的強烈故事性 總的來說還是偶然二部曲的表演跟主題比較容易進入 感動跟感想也多比其他兩個肢體為主的演出多一些! (但專程來看林人中與薛美華的人也不在少數阿,觀眾還是各有喜好) 以上照片皆引用自 2012超親密小戲節網站 ,若有不妥請留言告知:)

2012超親密小戲節:永康區--飛人集社

圖片
10/14(Sun) @ 永康區 魏雋展《白》 結束後看節目簡介才知道劇中擁抱的巨大白色身影指的是父親的角色 但一開始魏雋展白色的物體中慢慢出現的部分讓我想到從母親的身體裡誕生 白色的物件讓人想到象徵母親角色的純潔嫁衣 所以我從頭到尾都以為劇中人是在跟母親的身影對話(誤會大了!) 但看起來也沒有太多的違合感 也許因為父母都是孩子們由下往上視線所看到的身影吧! -- 徘徊月光與無盡旅程劇團《黃色的O》 來自泰國很可愛的作品! 光影的顏色跟流動的場景敘事都很棒 故事最一開始那首充滿鄉村風情的背景音樂更是搶耳的好聽阿!!! -- 許向豪+黃煒翔《麻煩夫人:思い出小舘香椎子》(回憶小館) 麻煩夫人的上半身與操偶師的下半身完美的融合 偶跟人的生命與非生命部分發出來的協合感讓人莞爾的笑了! -- 太讓人喜歡了小戲節裡的所有小細節 還有兩個區域要繼續來體驗! *以上圖片皆引用自 飛人集社 2012超親密小戲節的網站( http://www.closetoyoufestival.com/ ) 如有不妥請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