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1的文章

人間條件二《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綠光劇團

圖片
人間條件大連演第二週! 從日治時代講到現代的台灣,一個女人跟一間大宅,還有不斷交錯的男人與存續不變的精神。看完再次覺得吳念真很會講這種「台灣女人的故事」,不管是《清明時節》、江蕙戲夢演唱會的過場短片還是這齣人間二,都勾起我們對所謂「台灣女人」們最感念的一份心。 主角Yuki很長的生命史在一齣戲裡面完整的串起來,即使每段分開來看都很精彩,從少女時期、嫁作人婦、為人母、為人長輩,反映著日據、內戰、民國初年到近代,從小講閩南話,日據之後學了日語,後來老公要選立委所以學北京話,最後為了跟美國出生的孫子溝通學了英文,在Yuri身上的故事彷彿就是對台灣文化包容方面的溫柔性格的精彩展演,台灣歷史除了在政治上的衝突之外,其實更多的是這樣柔軟的文化包容力。 好幾段都有精彩的火花,從救了二二八事件中的受難者將他們埋在後院開始,老公的情婦到家裡討公道,三個兒女長大後爭執,與舊情人在西餐廳重見,暌違了一世人為了孫子再度彈琴,與孫子在房間裡講自己的故事…上半場的Yuki表現的堅強而執著,下半場的Yuki是慈藹而重道義。 林美秀實在太精采,讓人間條件從二部開始有火力全開的感覺(同時,李永豐的戲份也越來越少…),看了三個禮拜聽吳念真講了三次「美秀是會寵壞導演的演員」,這對演員來說至高的榮譽,也實至名歸。 安東尼的演技最出乎意料,原本以為只是找藝人來拉抬聲勢,看完卻是所有最touching的一段(可能是最接近自己的世代吧),跨越世代跟語言、生活經驗的差距直接交心,每句帶著美國口音的的「阿嬤」到後來變成最感人的關鍵字,最後房子由未果的情人交給孫子,傳承的意味跟感人指數直線上升(查了發現首演版本的美國孫子是麻吉弟弟…突然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四部看完之後,人間二是人間條件系列裡面,如果再重演我最想去看第二次的一齣!

《人間條件》--綠光劇團

圖片
拜託你,千萬要平安,千萬要幸福。 人間條件百年四部大連演第一週。 老阿嬤重回人間,只為了一句欠了一世人、到了人生盡頭也沒還到的「謝謝」。 這就是重情重義、有恩必答的台灣人阿! 上半場笑聲連連,下半場感人,終幕的「千萬要平安,千萬要幸福」是止不住的雞皮疙瘩。 小巧的閩南家庭、看熱鬧串門子的鄰居、有政治色彩的里長伯、檳榔西施…都是取材生活經驗的寫實要素,看完好想要跟這些人當鄰居!還有立委代表對被阿嬤揭發過去騙人事蹟的校長說的那句:「 你不要搞教育了,來跟我們搞政治! 」,首演的十年後還是引來滿場笑聲…欸?這算是好事嗎XDDD -- 《人間條件》的確好看,而且感人至深,完全展現吳念真一貫勾動台灣人深刻回憶的功力。 但就今天的演出來說,整個戲的張力時大時小,好像這裡突然放一個大絕招、然後中間又跑回去聚氣,穩定性稍嫌不足。最後幾幕那些阿嬤的話有大大大大大拉竿的效果,看完的當下充滿感動,但回想整體的感覺,就好像沒有到瘋狂加演的口碑之下那麼「超級超級好看」(《清明時節》就很層層堆疊、順暢、穩定)。 另外上半場劇情的時間比重(或是進行節奏)略嫌奇怪,同行的朋友一開始甚至以為主角是里長伯。 臨陣磨槍接下重責大任的檳榔西施100%盡了職責,毫無疑問給她掌聲,但還是想看鍾欣凌的版本阿… 李永豐導演演里長伯是有自己的特色,也拼了全力在演,但偶爾會有失控、太過了的感覺,打亂了前進的節奏(同樣是鄉土味的角色,個人比較喜歡台灣音樂劇三部曲中陳何家董事長的演法)。 小玲老師自己跟自己演戲超強!阿美跟桂花嬸一定是小玲老師身為劇場演員的代表作! 最後,沒有字幕真的也變相擠壓了不會使用台語的人作為觀眾的權利…(北安團長表示:沒看到我人間三才有山東佬可以演嗎~),世界劇場系列讓台灣人看見世界,人間條件系列卻讓一些人反而看不見台灣社會的縮影。加演了這麼多次,或許可以在特定幾場放上字幕,讓更多人看看這個美麗的《人間條件》。 (阿…不過放字幕就不容許演員脫稿自由演出了,這是不上字幕的原因之一嗎XD)

《量‧度》--台大戲劇系2011學期製作

圖片
很好看的一場演出,即使跟《渭水春風》還有《人間條件1》在同一個周末看也毫不遜色! 第一次進劇場看莎翁的戲(如果惡搞哈姆雷特的莎姆雷特不算的話XD),裡面優美的對白跟獨語相對於現代的劇場反而是個很大的特色,可以把這些對白傳達得清楚的演員們也很厲害!雖然句構有點纏繞(印象最深的是有關舌頭的那些台詞),但沒有半句是會讓人沒辦法馬上聽懂、理解的。 劇中對情、理、法的衝突是精采的,充滿家庭、宗教、個人信念、社會角色與世俗權力之間的角力,如果置放在莎翁的年代鐵定是很砲火猛烈的一齣戲(但是現代人多多少少看慣了),在學生演員的詮釋跟觀看的群眾造成氛圍下更有不少的笑點,是好看的一場戲。 而舞台設計就是這齣戲可以從「好看」升級到「很好看」的主要原因,觀眾區就是舞台,觀眾就是群眾,就連二樓的欄杆、拱型柱子等等都是舞台設計的一環,這個優點相信即使是明年台灣豫劇團要改編上演的豫劇版本也很難做到(除非不在城市舞台、國家戲劇院,而在華山之類的地方演,不過豫劇團的主要觀眾群年齡偏高,如果採用站票考驗會很大),是一趟值回票價的體驗。 節奏緊湊、帶有不安風格的音效設計也有加很多分的效果,是有讓人察覺到的「存在感」,不僅僅是交代過場的角色。 但這齣戲主角(公爵)的個性實在滿討人厭的,明明就是講量度,但怎麼看集顯性跟隱性權力於一身的公爵就是那個在玩弄量度的人,而且還自我感覺超級良好…這個罪行根本就超過跨越量度的人阿阿阿阿阿(至少他們還在尺度衡量的標準上),公爵你就說出來吧:「 老子的 權力(不管是結構下的權力還是神權)就是量度的標準阿哈哈哈」,真是難得會有我討厭的主角(好啦也許是個人對權力持有者的偏見)。 看完只有一個小小想吐槽的地方: 這裡不是上海阿 !!!!!!!!! 除了開場之外,腦袋自動把社會背景詮釋成十七世紀的歐洲(這時候就要佩服一下人類大腦的整合機制),公爵跟修女這種社會角色(而且還是主要角色)出現在上海太抽離了啦XDDD 看的時候就一直在想明年豫劇版會怎麼改編,這麼強烈的戲劇性放在傳統戲曲裡面,DRAMA的程度鐵定更上一層樓…!

《渭水春風》掌聲巡演--音樂時代劇場

圖片
再看一次還是好好看,好好聽。 這次殷正洋的唱法比第一次演更猛,幾段獨唱都有加快、加重,讓整個劇情強度的安排比上次首演看更棒(首演的霧社事件強度有搶過蔣渭水風頭的狀況XD) 而且音樂劇有現場的交響樂團伴奏果然還是比放KALA爽多了!! CD沒有收錄的歌曲也很好聽阿,像是張世珮開場的藝旦表演、程伯仁的另一首獨唱(CD只有收一首)還有日本貴族那段的大合唱也很好聽,三部曲的歌曲獨獨《渭水春風》沒有完整收錄,真的很可惜…

《戰》首部曲、二部曲聯演--動見体劇團

圖片
看得出來一些東西但不是很會寫這種肢體比重很大的心得,簡潔扼要一下。 上半場首部曲新鮮而節奏緊湊, 運動與喻體的連結明顯,常說人生有如一場競賽,沒想到用競賽的形式就可以表達出人生,看下來真的很爽快。 下半場二部曲相較上半場冗長而重複, 很長的部分跳針而整體破碎,有非常大的亮點(強度大過上半場任何一個單一的亮點)但不足以改變大部分時候都在感受文山劇場椅子很舒服的事實。 如果用流行音樂的專輯來形容, 首部曲就像是整張聽下來都在水準之上,很順很好聽的專輯, 二部曲就是主打歌超好聽但其他歌還好的另一張。 整體來說是值得看且必須去看一次的作品! p.s.:我沒有看過首部曲的首演

《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圖片
王嘉明的常民四部曲之二之70年代 一部「科幻」「拼裝」的「神話」 三個詞都是可以拿來替「我看不懂」這個事實開脫的字眼XD 喜歡神話這種「形式」, 神性的開端、貶入人間的男女、合理的亂倫、戀母情結… 對熟讀神話故事的人來說是很有魅力的敘述方式, 也是回避直接陳述現實的途徑:抽出其中的形式來比喻曾發曾過的歷史事件。 但是看不懂最重要的70年代內容 這點倒是完全可以預料,畢竟那些都是距離自己出生十年前以上的事情… 名詞、人名都聽過,但不知道背後代表的意思,結果就是只能抽象的看戲看了三個半小時。 整體來說不知為何有點不成熟的味道。 好像國家戲劇院代表的格局對這齣劇來說是撐不滿的,但王嘉明跟莎妹的口碑卻是讓人期待可以看到完滿的演出,落差很大。 舞台設計的驚喜呈現通常會讓人很開心,或者至少是能夠交代場景的無感 但這次台上的記念碑(之類的)的光滑表面 瘋狂的把燈光折射到二樓 (好吧可能其他樓層也有但我不清楚),加上旋轉舞台的設計,讓折射光的角度變的全面而無可規避,看到下半場眼睛真的很不舒服。 有關演員 林俊逸好忙喔連唱完兩個禮拜《舅舅的閣樓》還趕來唱這齣戲,但唱歌還是好好聽! 唯一亮點吳朋奉讓我覺得幸好我台語還不錯九成以上都聽得懂,不然應該更恍神… 女神姚坤君這次沒有那麼女神了有點傷心,特別是我看的這場一直被搶台詞…感覺女神後來都沒力了。 希望90年代的三部曲可以更好,我想那會是個更接近絕大部分觀眾生命史的年代。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果陀劇場

圖片
5/7(Sat) 14:30 @ 國家戲劇院 原諒是我們對所珍惜的人,最該做的一件事。 比起許多的大劇團,果陀的近幾年的戲頗難讓我在失心瘋之下的就買票去看。 九成九以上的主要原因是:果陀大部分的戲都在國父紀念館演出阿(《我愛紅娘》、《巴黎花街》、《十七年之癢》),就好比是雖然在日本是集英社出版的漫畫,看到台灣中文版是長鴻出版就絕對不會買一樣… 唯一去看過的就是在國家戲劇院重演的《步步驚笑》,裡頭金老師的強大開場獨白還是阿亮的逗趣女裝都震到我了(雖然震驚的層面不太一樣XD),難得在國家戲劇院舞台上看到的極簡風格,出自楊世彭導演之手。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集結了上面三位優秀的劇場人(楊導演、金士傑、卜學亮),挾著當年國中生必讀的閱讀心得指定書的餘威,加上刻意深入觀眾的舞台設計,又是在國家戲劇院演出,成了第一齣我覺得一定要坐一樓近距離看的戲。 嗯… 心得寫的刪刪減減,發現我無法在保持最低客觀界限的情況下寫出對這齣戲的主觀心得 不過從瘋狂的加演加上商業市場與劇場藝術界的雙贏,我想這齣戲不用多餘的讚美了。 這門一生都不曾結束的課,八月底,我們城市舞台再見!

《我為你押韻-情歌》--創作社

圖片
OK我知道我們都敗給了俗濫, 你不一定要接受啦,但還是可以享受一下俗濫的感覺。 是的我早就覺得這世界的情歌已經氾濫到連摩西都分不開, 是的我承認我早就已經淹死在裡面幾千回了。 但每當那些拔辣情歌唱起來,我們還是跟著哼了起來。 -- 這是一個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而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意味著網路上有劇本可以看… 然後我看了幾段就決定要去看了XDDD 《我為你押韻-情歌》在通俗中發展出了一點不通俗的調調, 故事好像是在打嘴砲(事實上也絕對是),但是在用打嘴砲的方式在講打嘴砲, 沒錯,就好像是現代學生的生活... 稍微具體而言,什麼意思? 就像是:「 這是一個編劇在講一個編劇跟那個編劇編的故事的故事,然後那些故事說的又是這個劇的故事 」 這齣戲就是這樣的感覺,有點荒謬劇的味道, 在劇中看到了語言的困境、聽到了困境裡的語言,但偏偏這個困境又是一個很接近的真實… 整個戲大談俗濫(頗有膚淺的意思),加上強度很足夠的台詞,讓人連想到了莎妹的《膚色的時光》;但語言的使用方向是兩極的不同,《膚色的時光》是由裡向表面去講,《我為你押韻》是由外向表面出發。兩齣戲共通點是看完會對著某些台詞思考許久,然後覺得當個膚淺、俗濫的人並不是頂好,但偶爾為之好像也不會壞到哪去… 如果導演沒有從劇本外參進什麼,那就真的只是個編劇的故事了 非常喜歡導演楊景翔看著明明通通都是兩個人的對話的劇本,卻用了三個演員來演的手法!! 謝謝三位演員 蔡佾玲有延續《魚》的氣勢 阿迪在《瘋狂電視台》後又不小心負責情色part了XD 看了節目單之後發現有看過竺定誼參與的戲,可惜我不太有印象......不過這次以後會記得了!!! 然後有點想知道到底是不小心還是劇情故意安排演員吃一點螺絲XD 另外演出到中間有個燈冒出火花 幸好沒發生意外! OK,如果再稱讚下去可能就是 過獎 了, 而且我也 講過 了XDD

《舅舅的閣樓》--如果兒童劇團

圖片
如果兒童劇團第二十口大戲。 《舅舅的閣樓》裡有什麼? 有迷路的孩子、有父母深切的呼換、有勾起回憶的旋律… 最嗨的是還有 演 唱 會 ! 整場戲太好玩了 選了很多80年代前後的音樂作品 雖然大部分的歌都是跟我差不多時間或更早出生的作品 但八成的歌我都聽過,其中一些還能跟著唱: 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蜻蜓、年輕不要留白、守著陽光守著你、請跟我來、忙與盲、魯冰花、熱情的沙漠、一樣的月光、搖滾舞台、親親我的寶貝、紅紅青春敲阿敲、永遠不回頭、熱線你和我…通通都是能串起不同世代的旋律! 另外雖然劇情的梗還滿好猜到的(XD) 「紅蜻蜓」 在新的年代依然很有共鳴 「請跟我來」 上閣樓的氣氛太棒 「搖滾舞台」跟「紅紅青春敲阿敲」 都是台灣搖滾音樂的經典 張艾嘉的歌更是有熟悉感(主要是因為劉若英的影響) 最後當林俊逸演的外公唱周華健的「親親我的寶貝」 全心全意放入情感呼喚迷失的兒子回來 當下真的好感動好感動到要哭了 但是過沒多久又馬上嗨起來XDDD 凱爾演的風飛揚唱起壓軸演唱會做為ending嗨翻天!!! (不然真的有一種"他出現根本沒用阿 舅舅還不是外公救回來的"的感覺XD) 這是我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除非重演XD)在劇場大喊「安可」!! 感覺周圍的爸媽跟小朋友都在看我們這群大笑嗨翻當作在看演唱會大學生阿XDD 最可惜的是好想看有小旺福演的版本喔 畢竟都幫他們打歌了真是殘念QQ

《現代劇場大補帖》--黑眼睛跨劇團

圖片
5/3(二) 19:30 @ 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