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奏巴哈─末日再生》--栢優座
12/8(Sat) 19:30 @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劇情簡介說:《變奏巴哈》 是賴聲川1985年用巴哈的「十二平均律」入戲的實驗性作品。但我完全不懂古典音樂、不懂巴哈、不知道誰是顧爾德,更不懂什麼「十二平均律」,但幸好我另外找了一個懂古典音樂的人來看XD
經過友人簡白的說明,我大概知道以下訊息:當一個曲子左右手彈奏的部分都是主旋律(不是像左手伴奏右手主旋律那樣),就是所謂的「複數音階」(巴哈的很多作品似乎就是這樣)。巴哈的十二平均律其實是把很多個完全不同的章節放在一起,而巴哈十二平均律厲害的地方是,這些段落可以同時被演出,但彼此的存在又不會突兀的干擾到對方,甚至是因為另一個旋律的存在著而相輔相成。
可能會有一點我理解不足或是因為我對古典音樂完全沒概念所以只好簡化說明的部份,但「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不同旋律,但不互相干擾對方甚至相輔相成」這個訊息實在提供了享受整齣《變奏巴哈》的重要概念!
十二個演員在宛如五線譜一般平行的動線上直線移動著,他們走路的動線不相交也不一定甚至不在同一個空間裡(其實光是看演員們一起「走路」的片段就很精采),第一幕的呈現是「每個人都是故事,不同故事交錯著輪流演出,卻很和諧又不會有被中斷的感覺」,到了第二幕人物間的關係就瘋狂複雜地交錯了,但不會因為交錯就變成亂麻,反而因為關係的交錯所以更精采。
就像巴哈的十二平均律那樣阿!同時存在但又不干擾甚至互相輝映著彼此。概念跟角色關係構成的方式都太炫了!
演員統一由一邊上台往另一邊下台的流動畫面感真的超棒!這個「畫面感」是今晚個人最感動的點,連同道具、燈光、音樂也是在同樣的水流中由左向右(我看的視野,對面觀眾是由右向左)流動。
新點子劇展真的是撿便宜看好戲的每年必做行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