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阿弟牯》--紙風車劇團
史上第一齣客家音樂兒童劇,在客委會的指導下由紙風車劇團製作演出。
其實我是因為有認識的人才去看的啦,不然一個人看兒童劇真是太奇怪了XD
但身為一個舞台劇的fans,我要說這場演出真的太讚啦!
首先這場演出先大大顛覆了我對紙風車的印象。
我一直覺得做這種大戲是如果的強項,紙風車走的是偏公益巡演的性質,
但是今天整個音樂劇的精采跟完整程度毫不輸給票價兩三倍的成人劇,更有成人劇很難去做為主題的純真與感動。
光是視覺就是一大享受,整場充滿了客家的元素。
最經典的就是桐花村全村一起拜天公那一段!這段我真的看到傻眼,那個場面就是鄉下廟會在拼場,什麼舞龍(這真的很扯…)、舞獅、撐小船、蚌殼精…全都出來了!這麼精緻的設計居然只演三場好可惜!
還巧妙的融合了偶戲,小朋友好嗨我也好嗨!
松鼠跟黑面琵鷺太可愛了啦,我的望遠鏡幾乎都沒在看阿弟牯阿(笑),這兩個偶裝操縱的好靈活,好多笑點都在他們兩隻身上(第一次看到動物當甘草人物)
但我有點想吐槽但其實又不違和的點是:方口獅會跳Breaking到底是哪招XDDD
劇情融合了很多客家的習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敬字亭」這段。
之前去客家園區的時候我就嚇到,「怎麼會有亭子跟我名字發音一模一樣啦哈哈哈」,就很仔細的看了解說還拍照紀念,裡面蘊含要珍惜文字的意義我也很喜歡,今天我一看到阿弟牯的爸爸拿出紙要燒,我整個就莫名的有感覺阿!(所以我也意外學會我名字的客語念法了XD)
颱風家族這個擬人化的角色群個性是最鮮明的,
本來是個很毀滅性的天災,轉變成補充缺水的正面意義,
讓颱風直接跟村民交流,很簡單可以看到背後有客家人強調與自然和諧的意義。
舞台跟燈光的技術也滿驚人。
跟颱風家族配合的動畫跟感覺噴不用錢的煙霧、敬字亭燒出之後的煙用螢光排字、
觀眾頭頂的投影、可以拆掉重組成小船的佈景…
搞的我看的時候一直有在看綠光的音樂劇的錯覺XDD
重點是客語的使用幾乎沒有影響我看劇情,而且我覺得加在歌曲中很好聽!
而且大概也是為了讓小朋友聽懂,其實語言不是全客語,是國客語參半(畢竟小朋友也看不懂字幕),有客語的台詞幾乎都會由另一個角色用國語複誦一遍,沒用國語講的地方抓個關鍵字、看劇情也猜的出來,我是在幾乎不用看字幕的狀況享受整場演出。
強烈感受到製作團度想要推廣這個語言文化,滿用心的!!
沒想到…最後謝幕的時候才是我最驚訝的時候!!!
其實我不知道製作人員就買票了,節目本也還沒有仔細看,
在謝幕的時候大師級人物一個一個出現了啦,拍手拍的比拍給演員還大聲XD
原作是作家小野,這個我知道但其實我沒看過他的書XD
導演是李永豐導演,這個我也知道但是還是很嗨(笑)
舞蹈設計是吳義芳,連我光聽到名字就有印象,一定是大師
服裝設計是蔡毓芬,設計過全部我看過的屏風戲碼跟最近要看的婚外信行為跟百合戀
燈光設計是李建常,不要懷疑就是表坊那位演員!!!!這個我真的超驚訝XD
(舞台跟動畫設計我也很欣賞但之前還沒見過,以後會記得啦!)
這是哪找來的實力堅強的後製團隊…根本就犯規阿(笑)
總之呈現可以超乎想像這麼棒完全可以理解了!
今天看的感覺跟第一次看如果的大戲一樣感動,兒童劇一點都不輸給成人劇!
藝文節目有政府單位的幫助真的很棒(像北市交的節目本品質就都很讚)
節目本是一張票就可以換一本,最後還每個人都送一個紀念拼圖!!!!
大朋友跟小朋友都開心XDD
如果這齣戲是想要推廣客家文化,讓大家對這個文化有興趣,那很成功!
走出城市舞台之後我都還能有樣學樣的哼個幾句歌詞,對小朋友一定有影響的啦!
總之看兒童劇真的是青春中的青春阿!
特別是發現自己跟小朋友們有一樣共鳴的時候XD
這邊有網友與您抱持截然不同的觀點,
回覆刪除良言給我們鼓勵,
惡語要自己努力。
讚美使我們高興,
批評逼自己謙遜。
無論好壞,都開心。
http://cathome35.pixnet.net/blog/post/21664999
分享給您
我是寶爸^^
寶爸你好!!
回覆刪除我想鼓勵是給劇團進步最大動力啦
真心期待紙風車還有更好的作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