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狂想劇場


10/19(Sat) 14:30 @ 牯嶺街小劇場

在台灣的戶口名簿中,有一種正式的用語就是「寄居」。

最常見到的寄居原因之一,就是求好心切的父母為了讓子女趨吉避凶、進入國民義務教育中的好學區,而把小孩的戶籍掛在親戚或是朋友的家中。又或者是在某些以家戶為單位的資格審查中可以影響到戶口數計算的可能方法,等等。

但若非這類的原因,「寄居」通常都不是寄居者願意成為的一個戶籍狀態,一種不論是血緣上、社會關係上、心理距離上都不屬於生活於「此」的「此處」的一個狀態。

在《寄居》中,劇情藉由物質上的得到(房貸繳完,取得房屋所有權)、然後再失去(發現是海砂屋,雖然名義上有房子但實際上無法居住),將這種寄居的狀態從物質渲染到了非物質面上的無所歸依感。

從「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家,多好!」一路向下墜落到「我們的房子是海砂屋。」,再從海砂屋的崩落衍生到家庭內部的崩解,到最後老太太的辭世以及夫婦走投無路的捲逃…


這是一個對都市居民來說很重的劇,重的教人無法輕易的提起它。
所以,最後還是讓我選擇輕輕放下吧。

留言

  1. 普拉吉您好

    我是狂想劇場的製作人
    謝謝您的迴響
    可否讓我轉載於狂想劇場臉書
    供粉絲可探討或分享
    謝謝

    製作人瑞蘭敬上

    回覆刪除
  2. 謝謝普拉吉!
    也同時感謝告訴我們戶口名簿上寄居的含意
    又多了一個小故事
    謝謝

    瑞蘭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人力飛行劇團

誠品聲音劇場《窗明几淨》--戲盒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