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望雨》--音樂時代
好好看!難怪從2007年開始到現在可以四度上演!
總覺得台語音樂劇的歌,都比國語的好聽耶,同樣都在講劇情,但是台語的辭彙往往比國語更濃縮,能表達的感情也就更多;至於台語歌的曲調,可能就是我本人平常就滿喜歡的吧XD
老實說在看四月望雨之前,我對鄧雨賢本人的生平沒什麼興趣,但是他的音樂串起了整場觀眾的記憶跟劇情,毫無疑問是台灣文化不可切割的國族記憶!
時代的社會背景其實提供了四月望雨很大的戲劇張力,
從日治初期、皇民化運動、二次大戰,
台灣社會經歷了社會的興盛、戰時的緊張、戰後的蕭條,
雖然四月望雨因為作品的調性沒有去探討中間社會的變遷與台灣人國族認同的問題,
但其實在鄧雨賢的個性跟某些台詞裡是有小小展現出來的,
相信這個議題在以蔣渭水為主角的第三部曲「渭水春風」會被好好的處理!
期待今年九月囉!!
同樣是台灣音樂劇,
《海神家族》是把舞台當作博物館來展覽藝術品的地方,
《四月望雨》就可以稱的上是時代記憶了!!!
這個劇的名字除了代表劇中很重要的元素-「雨」之外,
也是鄧雨賢最有代表性的幾首歌所組合而成,
四季紅
月夜愁
望春風
雨夜花
不負眾望的,這四首歌也都有出現在劇裡面!
這齣劇的歌舞也很棒!
場面跟走位都讓人震撼,從開場就讓人期待不已,150分鐘毫無感覺就過了,
看到鄧雨賢死在妻子懷裡時除了感動,心裡想的更是「天阿,要最後一幕囉?」
--
聽著門外的雨聲,鄧雨賢突然省悟:
「不管我叫作什麼都沒關係,因為我就是「雨」阿!」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今年九月,【台灣音樂劇三部曲:渭水春風】,我也要去看!
*文章的圖片屬音樂時代所有,引用若有不妥敬請告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