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與廖瓊枝大師對談》--政大第九屆駐校藝術家



時間:5/14 15:00-17:00
地點:藝中視聽館
主持人:吳靜吉教授
訪談對象:白先勇、廖瓊枝


是說,我終於看到白先勇本人了(雖然我還沒讀過"台北人"XD)

但是整場對談我對廖瓊枝老師講的東西跟即席演出反而比較有印象。

廖老師跟白先勇的背景完全不同,是個沒有讀過書的貧窮人家,一生命運坎坷,與白先勇
的雄厚家庭背景與文人氣息全然不同;白先勇對於崑曲是一種推廣的心態,但對廖老師來
說,歌仔戲就代表著她的生命,是現實生活中感情的投射到歌仔戲的角色當中,可以說是
已經內化了。

「小時候我在西門町賣枝仔冰幫阿嬤分擔家計,但是夏天的時候太陽好大,光著腳踩在柏
油路上叫賣走地好燙好疼。因為那時候如果去歌仔戲班當子弟兵學戲,戲班會幫每個人做
一雙繡花鞋,等到登台演出完後,那雙繡花鞋就會送給子弟兵帶回家,就為了不要光腳踩
在柏油路上,所以我就拜託阿嬤讓我去歌仔戲班學戲,好得到那雙繡花鞋,讓自己不用光
著腳走在柏油路上。」廖瓊枝老師用流利的台語這樣說著(整場對談廖老師都講台語),
就為了一雙繡花鞋,她走進了一輩子都離不開的歌仔戲人生。


「台灣第一苦旦」、「東方最美的詠嘆調」。好難想像這樣的稱號背後,有的是一段怎樣
的人生…

因為是見不得人的私生女,從小就由阿嬤帶大,兩人相依為命;擁有自己的婚姻與家庭後
卻也面臨了破碎的結局,丈夫的離去使得廖老師一名女子獨立將孩子們帶大。這樣的人生
際遇有多少人能個負擔得起?廖老師在舞台上演的是劇中的角色,卻也多少將自身的人生
經驗唱進了哀婉的唱詞中,「像白先勇老師這樣的文人可能是用寫作來抒發情感,但廖瓊
枝老師是將這些悲傷的人生經驗,藉由劇中人物的悲傷來抒發,基本上對她來說,歌仔戲
就是她的人生。」


在教授的請求下,廖老師當場唱了一段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拜望」(好像是十八相送之一
),老師一開口唱了第一句,我全身的雞皮疙瘩馬上從腳底竄了上來!!句句唱的是淒美
又婉轉,中間夾雜著哽咽的哭腔跟一點點身段,我明知道這只是個示範,但聲音中的那股
悲傷卻有著無比的穿透力,直接穿透到耳膜深處,讓人絲毫無法抵抗。


由七十多年人生經驗所塑造出來的內涵,真的好厲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綠光劇團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人力飛行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