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林》--小鳥說集會@台北藝穗節
9/7(Fri) 15:30 @ 寶藏巖-青年會所59弄5號
喜歡而且享受這個無語言的演出。
演出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邊是生機、一邊是死去
這次挑選的觀看順序是由生機裡看到滅絕。
「生」的部份在戶外演出,與寶藏巖的戶外環境無縫的結合
雖然演員代表的意象很不具體,但概念很明確
男演員演出的也許是大地、起源、牧神…(更或許只是個概念)
加上兩個女演員代表的水、新的綠意…(也可能只是個概念)
一旁的大提琴從無語言的伴奏,
慢慢地變成一種近乎時序的存在,指揮著綠意誕生的步驟。
最後拉起的紗部跟顫抖的琴音彷彿一陣狂風吹過,帶領觀眾到下一個死去的場景。
「死」的部份在室內演出
道具與偶戲等裝置比較多
枯藤老樹一步步從鮮豔中拉出死亡的過程
步行而來的還有死亡,與死亡所吸引的
不管是肢體還是道具的風格都讓人想到飛人集社的演出
緩緩地訴說著給大人聽的寓言故事(或許再加上那從生說到死的概念)
但這次沒有人用嘴巴說,於是我們張大著眼睛,讀著沒有對白跟文字的過程。
--
或許說到「雨林」只膚淺地想到了某個女子天團
或許寶藏巖的荒野中不會有特別從西方跑來的詩神佇立
或許是除了前台人員都沒人講話的演出
但是聽到了更多、更多。
(但如果不是藝穗節,要人花時間金錢精力到這麼多蚊子的地方看戲的話觀眾一定會在回饋單上寫上個兩三行抱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