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房服誤》--台大戲劇系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8月 16, 2011 8/16(二) @ 台大戲劇106劇場 改編自「誰家老婆上錯床」的經典喜鬧劇 即使之前就看過其他演出版本,還是不斷在小小的劇場裡瘋狂大笑 出自大一升大二的學生之手, 整體的瘋狂快板節奏的掌握度很高, 是一個很開心的下午! (*圖片取自FB粉絲頁面,若有不妥煩請告知:)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人間條件四《一樣的月光》--綠光劇團 6月 13, 2011 人間條件大連演第四週,今夜照在地上的是一道殘酷的月光。 (本文有影響觀看震撼度的大雷,沒看過的人可以跳過畢竟以後可能還會重演,吧?)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這場戲,看《一樣的月光》已經不僅僅是起雞皮疙瘩的程度,而是全身的毛細孔在一瞬間全開了,一種很超乎想像的經驗。人間四帶來的衝擊實在太大,負擔超出心理的層面直接表現在身體的感官上。買了票之後我曾會開玩笑的說,人間四看劇情簡介就是自己這種一路在台北念到大學的都市人要進劇場被打巴掌的一齣戲,殊不知吳念真導演下手這麼重哪… 主角是一對學歷高低的姊妹,傳統而重人情味的姊姊美女(林美秀飾),冷漠的高知識份子妹妹美真(黃韻玲飾),藉由兩個人價值觀的激盪來凸顯這個價值斷裂的時代,一樣的背景想法卻完全不連續,兩個觀念之間無法接縫,最後兩人都掉進了縫隙中的深淵。 美真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直被要求功課要好、要得第一的她,小時候要考得比別人好,長大之後進公司要比別人優秀,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是對手、敵人,沒有朋友,反而是安於傳統價值、從人性善良面來待人的美女,不管到哪身邊都有著一群朋友。在這個教育擴張的年代,不斷升學的普遍想法下,一部分的我們都是美真。 劇中美真人人都要贏的心態最後到了姐姐美女身上,美女在一般人的眼中雖然比不上美真,但在感情上有了美真沒有的歸屬,美真在輸掉工作後無法承受連姊姊美女都贏過她…然後就導向了劇中最大的悲劇(勾引美女的男友,並在美女的臥房內與其發生關係),美真一句「我只是請他泡個泡麵,妳有的我就都有了」跟後面一串露骨的說詞擊潰美女知足常樂的心,也讓觀眾難以置信會在舞台劇看到這麼殘忍的劇情(演到這段時忍不住跟同行的朋友討論說:「怎麼可以!太可怕了吧!」),美女崩潰後舞台的視角引導到幾乎全場暗燈,舞台緩慢的旋轉,新的警衛到來,燈光慢慢微弱…當舞台轉回原本的角度,出現在舞台上的,是一具美女上吊的屍體…(事實上,光打這段敘述就讓人起雞皮疙瘩),在震撼之餘,空氣中傳出了美女的聲音說:「美真,你贏了,但以後你在家裡再也沒有人可以贏了。」 伴隨一聲尖叫,美真驚醒,原來美女的上吊是一場夢,但自己做出的事情卻永遠不是。 吳念真導演說,美女的死是要給現代人一個迎頭痛擊,而他寫的劇本事實上就在這裡(美女上吊)結局。的確,在美女上吊後的長時間全場暗燈中,本來已經開始收拾心情準備要看到演員出來謝幕,這是一個前後... more »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人力飛行劇團 2月 25, 2012 直接重擊到台灣社會關懷的許多層面 華人移民、破碎家庭、個人情慾交織成的一場赤裸家族史 「家族史」是個文本形式極重的文本, 放在舞台上要嘛就是牽動全體記憶,但如果一不小心就是無聊的極致。 這次在轉化成劇場形式上處理的讓這齣戲很自成一體、很圓滿。 書中強烈的個人情慾轉化成內心的背景、 穿插的時空年代重組成更合適的劇情順序、 刪去旁枝過多的家族內仇恨、 跳脫第一人稱的視點,從各個角色來向「家」的概念集中、 父親對大女兒友人的自白換來一場現實中原本不存在的原諒。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宣傳我大概不會知道這場戲有原著(但也沒在看戲前特別去找來看就是了...)。 劇中兩大主題「無父」跟「無家」的論述是如此迷人又深刻地被放在一場場交織起來的生命歷程裡。特別是後者所指涉的「Homeless」(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特意,這個詞在劇中也特別用英文說了一遍),這在背後代表的是何等的巨大的外在包袱與無法正視內心獨白。 「如今,我成為了一個無家之人。」這句話給我的感覺是沈重的又沈痛的。 劇中的人們作為一個個反抗社會的個體, 卻又難免在意識中為自己無法成為(或選擇不成為)主流社會的群體而稍稍感傷。 劇中最感同身受的角色是身為一個局外人、但在機緣之下與這個家庭搭上關係的「小迪」。這個角色與坐在台下看戲的觀眾們一樣,作為一個「外」人,卻藉由看到這個家的故事產生了一點連結,小迪對這個家所表達出來的態度,或許就和我們看這個故事時的心情十分相似:「如果可以,我想對這個家提伸出一點援手」,而當劇中的父親向小迪做出自白、並藉由小迪的回應得到原諒時,有著類似心情的觀眾也跟著得到了一點解放。 (當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是同樣的心情,但從這個角度看這場戲的人似乎不多就是了。) 這場戲的演員群更是讓任何一個人去演戲份少的角色都讓人感到可惜的黃金陣容。 劇中楊麗音(小迪)與朱陸豪(爸爸)的那一場對話,整段讓我全身麻到只能無力的攤在國家戲劇院的座位上。 可惜的是作為這齣戲新聞焦點的大慶與眾多前輩演員們的舞台經驗落差明顯,不免讓人產生情緒中斷、出戲的狀態,加之是令人緊張的首演場,儘管有台詞的比例不多,還是讓人感到一些缺憾。 從關懷議題跟看完的省思來說,都很精采難忘的一場戲。 more »
留言
張貼留言